台海局勢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在當前緊張態勢下,賴清德總統若能真心依據憲法處理兩岸事務,是否能為兩岸關係帶來新契機?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一可能性。
2023年5月底,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提議,中國可以安排一次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和平會議。中國外交部隨後表示支持召開各方平等參與的國際和平會議,這與中共一貫主張的「尊重主權、促進停火、恢復和談」相符,但並未明確表示會由中國主導這場會議。
中國在國際上倡導和平的努力並非空談,這從他們在朝鮮半島、巴勒斯坦、敘利亞等衝突地區的影響力可見一斑。然而,這些國際經驗能否成功應用於台海問題,仍是未知數。
習近平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旨在推動多邊主義,建設持久和平,透過協商化解爭端。根據該倡議,中國在朝鮮半島、巴勒斯坦、敘利亞等多個熱點地區持續發揮影響力,並與多國合意籌備「國際調解院」總部於香港,以符合集體安全和和平解決爭端的目標。
儘管中國在國際上積極推動和平,台海問題卻不能樂觀預期中共會依循同樣的國際調解路線。中共認為台海問題是內部問題,而非國際問題,且對台獨勢力及其背後的外部勢力表現出強硬立場,幾乎沒有談判妥協的空間。換言之,中共對內外爭端的處理原則和機制是截然不同的。
台海兩岸的緊張局勢,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層面,都是不容忽視的現實。要避免局勢持續惡化,最直接、最快的解決方法仍是兩岸公權力直接談判。若台灣僅依靠外力的有限支持,實屬「鋸箭法」,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2015年11月的「馬習會」顯示兩岸在「九二共識」下可以相互尊重、平等對待的方式進行會談。從蔡英文到賴清德政府的8年多時間裡,進行「蔡習會」或「賴習會」並非不可能,只是蔡、賴兩人說到未做到,讓這一可能性趨近於零。
蔡英文總統任內曾公開表示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賴清德總統雖尚未如此表態,但其就職時宣誓「遵守憲法,盡忠職務」。若賴清德否認會依據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便成為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憲政怪獸。
賴政府若能真依憲處理兩岸事務,不僅合法合理,且不會挑起兩岸緊張,對岸領導人亦可能改弦易轍,重新開啟兩岸協商的大門。若賴政府不做,恐怕是心中另有盤算了。
綜上所述,賴清德若能依憲處理兩岸事務,將可能為台海帶來新契機。然而,這需要他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否則,台海局勢仍將難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