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至今,美國股市四大指數出現反彈,但台股受到美中科技戰的影響,導致台灣半導體股價下跌,使得台股大盤跌破了13,000點。在10月20日,台股大盤盤中最多下跌了278點,最低跌至12,698點,並回測了12,682點的支撐位;然而,在護盤基金大幅拉抬下,最終台股收盤只下跌了30.66點,收於12,946點,政府明顯有意保衛12,682點的支撐位。
然而,10月20日晚間美股收盤下跌的影響,使得護盤基金大幅拉抬的電子股在10月21日再度大幅下跌,導致台股大盤收盤下跌了126.9點,收於12,819點。本週一,台股大盤和個股股價可能會出現反彈,受到上週五美股大幅反彈和金管會實施限空令的影響,然而如果個股股價開盤過高,不要急著衝進去搶短線,應在盤中回落後再逢低承接和區間操作,以短線為主,有利可圖時及時退出。
雖然政府明顯有意護盤12,682點的支撐位,但在俄烏戰爭未能迅速解決、美聯儲堅持鷹派加息、美國對中國科技實施制裁和管制尚未解除的情況下,全球政治和經濟風險相當大,長期來看,全球股市的走勢仍然偏向空頭,並沒有太多樂觀的理由。此外,台灣科技業面臨下游產品需求減少和庫存過剩的壓力,兩岸關係緊張也導致外資今年以來大量拋售台股,累計拋售金額約1.3兆台幣,資金外流導致台幣大幅貶值,因此台股在中長期仍需謹慎應對。
市場分析師表示,根據道瓊指數跌破2020年2月疫情爆發前的高點位置來看,台股大盤理應跌至疫情前的12,000點,但因選舉政策的護盤措施,唯恐12,682點被突破,所以台股大盤會回測12,000點甚至不幸破位的話,有可能回測到11,000點的十年線,因此政府的短線護盤企圖非常明顯。
雖然短期內美台政府可能會希望拉抬選情,美股和台股的大跌也可能會出現反彈,但若缺乏基本面的支撐,僅僅是技術性的反彈,投資者在短線操作時應快速進出,不要過於久留。建議在台股大盤12,600~13,500點之間進行區間操作,如果跌破12,600點則停止損失,超過13,500點則停止盈利。擔心的是,如果急速反彈幾天後又再度下跌,就像10月的第一週,台股大盤連續三天上漲了600點,最高來到13,902點,卻未突破前波低點13,928點,之後又大幅下跌超過1,000點,最低來到12,692點,這樣的情況下進行短線操作將會虧損。
每次空頭格局急跌後的大幅反彈,總是讓投資者充滿幻想,然而反彈的高點往往不會超過前波低點。如果投資者沒有高超的短線操作技巧,就不要盲目去搶股票;然而很多投資者常常無法學到這一點,他們自以為自己的本事高強,可以搶短線賺錢,結果往往只會手忙腳亂,最終虧損。